采购信息
布林肯访华没有红毯只有红线年代便已体现

日期:

2023-10-27 23:09:40

  布林肯腆着脸要来,中方也没给什么好脸色,没有红毯、鲜花和欢迎仪式,地上那条醒目的红线,似乎表明着中国的态度。

  而对于布林肯访华这件事,俄罗斯也极为关切,48小时内连续做出3次回应,还提醒中国,美方也许正在用“缓兵之计”。

  不管是忌惮还是寻求支持,从两个大国的表现能看出,如今的中国,已然在国际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
  就连对新中国给予极大帮助的苏联“老大哥”,也曾出于自保,对中国来了一记“背刺”。

  1932年3月1日,日本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成立,苏联很快便和日本签订合约,承认了伪满洲国的合法性。

  当时正逢二战,苏联害怕纳粹德国和日本对其两面夹击,而日本则害怕苏联援助中国抗日,所以两个国家一拍即合,订立条约,互不侵犯。苏联则在中国东北的问题上,对日本显示出了“高姿态”。

  沙俄的边界本来距中国万里之遥,但是通过不断扩张、侵略,硬生生成了中国的毗邻国。

  从1689年到1921年,沙俄从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土地的攫取。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,以及阴谋分裂,沙俄累计侵吞中国达470万平方公里领土。

  不仅如此,在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时,沙俄趁机策动了外蒙古独立,将外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,成为了沙俄的屏障。

  新生的苏俄政府对当时的中国北洋政府伸出橄榄枝,连发表两次对华宣言,声明以前沙俄历次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全部失效,放弃以前夺取的中国一切领土,把沙俄掠夺中国人民的,全部无条件归还,还提议尽快签订两国友好条约。

  由于对中国国内的局势缺乏了解和判断,苏联高层根本不知道中国在民众中的位置,一厢情愿地认为统一中国的,只能是蒋介石。

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苏联承认蒋介石政府是中国的合法政府,并与之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等协定。

  当然,这是斯大林从战后整个世界格局、苏美关系和维护苏联利益的大前提下构想对华政策的。

  斯大林甚至还劝说最好与蒋介石和解,建立某种联合政府,这个馊主意自然遭到拒绝。

  苏联林本以为支持蒋介石政府,可以比较好地实现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利益,可民心所向的渐渐在中国掌握了主动权,这让斯大林不得不调整策略,天平向倾斜。

  直到1947年,中国在各个战场都取得了重大胜利后,苏联的态度才发生了重大转变,开始大力支持中国。

  尽管如此,在解放前,苏联对中国还是暧昧不明,1948年,几次提访问苏联,均被拒绝。

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苏联看到大局已定,这才正式向发出访苏的邀请,之后签署了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》,大大方方拉开了中苏友好的序幕。

  斯大林在任时,帮忙中国培训海军,派专家修复吉林水利枢纽,包括抗美援朝时给中国志愿军提供了一些军事物资和装备,等等。

  对中国提供贷款,援助中国建设工业企业,提供设备,派技术专家来中国进行技术援助,帮助中国建设核反应堆……

  苏联的援动,对新中国的建设至关重要,中国人对此感激不尽,也是那个时候起,“老大哥”这个亲切的称呼应运而生。

  帮忙多了,“老大哥”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国应该无条件听从苏联,开始疯狂刷存在感,对中国颐指气使。

  “给中国人发个电报,就说我希望他们拿出一块地方让我们建一个菠萝罐头厂。”

  “假如你们对罐头菠萝有兴趣,可以给我们一笔贷款,由我们自己来建一个罐头厂,然后用这个厂生产的罐头来偿还你们的贷款。”

  这话令赫鲁晓夫感到不快。而且,的伟人气魄令赫鲁晓夫嫉妒,的学识和胆略也使赫鲁晓夫产生了一种压迫感。

  尤其是“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”的言论,令赫鲁晓夫感到匪夷所思,他说:“自从我第一次认识起,我就认定他绝不会听命于他人。”

  赫鲁晓夫曾向提建议,希望中方派100万工人到西伯利亚开发森林资源。

  提出异议:“很多人认为中国是个不发达国家,人口过剩,是个很好的廉价劳动力的来源。但我们中国人认为,这种把中国当廉价劳动力市场这个看法是侮辱人的。”

  不过事后,中方还是象征性地派了7000名工人到苏联,算是给苏联了一个面子。

  新中国之初,苏联想掌控中国,而中国表明态度,是寻求一种同盟关系,而不是依附关系,这让“老大哥”始料未及。

  1958年4月,苏联方面提出在中国共同建立长波电台,目的是用它同苏联潜水艇保持无线电联络。

  中国明确回复,可以在自己的境内建立长波电台,不过所有经费由中国负担,长波电台也由中国来管理。

  赫鲁晓夫在1958年7月又提议与中国共同建立联合舰队,以抵抗美国在亚洲的存在。这个建议也遭到中国的拒绝。

  表示,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两个问题都是涉及到中国主权的政治问题,要讲政治条件,连“半个指头都不行”。

  眼看目的达不到,赫鲁晓夫又提出:“让我们的潜水艇在你的国家有个基地,以便加油、修理、短期停泊,这总可以吧?”

  赫鲁晓夫说:“同志,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在相互合作和供应方面并没有什么麻烦,可是我们这里竟连这样简单的一件事都不能达成协议!”

  说:“不要!我们不想在摩尔曼斯克干什么,也不希望你们在我们这儿干什么。英国人和别的外国人已经在我们国土上待了很多年,我们再也不想让任何人利用我们的国土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。”

  实际上就是准备为苏联控制中国的武装力量奠定基础,创造条件,结果这方面的计划都没能得逞。

  1959年,由于印度挑衅,中印爆发边界冲突,苏联“老大哥”立马来了番骚操作。

  苏联不顾中方的阻止,就中印边界问题发表官方声明,表面上保持中立,实际上却偏袒印度,公然批评中国“好战”。

  更过分的是,赫鲁晓夫还猖狂地指手画脚,要求中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向印度妥协,认为中国为之战斗的,只是一块人烟稀少、荒凉的高地。

  1959年6月20日,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双方在1957年签署的国防技术协定。

  紧接着,1960年时,苏联突然撤走全部在中国工作的1390名苏联专家,带走所有技术资料,撕毁了343个合同,停止了257个科技合作项目。

  1961年至1963年间,中国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,苏联趁机向中国逼债。

  苏联将中国建国初期起,对中国支援的所有军火、物资,都做价要求偿还,债务高达86亿。

  当时,新中国底子薄弱,一穷二白,即使是高收入家庭,平均月工资也只有几十元。86亿外债,对中国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。

  为了维护国家自尊,中国认下了所有的债务。表示,勒紧裤腰带也要还债,并为此定下了五年还债计划。

  当时在艰苦的环境中,全国上下砸锅卖铁还债,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,将一批批优质的猪肉、鸡蛋、苹果等农副产品运往苏联。

  国内很多养猪场的猪肉,根本不供给国内,全部出口苏联,而当时中国的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。

  据说,苏联当时收中国的农副产品十分苛刻,用一个圈来衡量苹果的标准,凡是从圈中漏出的苹果一律不收。

  即使如此节衣缩食,农副产品仍远远不够还债,新疆可可托海矿区承担了另外一半还债的重任。

  可可托海矿区是个宝藏矿,有着铀、钨、锂等丰富的矿产资源,是制造、氢弹等不可缺少的珍稀材料。

  为了早日还债,矿区工人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加点开采加工,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艰辛。

  1962年4-5月,苏联在中国新疆伊犁地区策动了数万中国公民逃往苏联的事件,造成了中国西部地区的动荡局势。

  趁火打劫,一直是苏联惯用的伎俩。在中国的特殊时期,苏联有预谋地策划了珍宝岛事件,将狼子野心暴露无遗。

  1969年3月2日,苏军全副武装,侵入中国领土珍宝岛,打死打伤中国官兵6人。

  被中国边防军击退后,苏军在半个月之内连续两次卷土重来,猛烈攻击中国边防军,动用了多种火炮和坦克,中国军队顽强自卫反击,将苏军击退,捍卫了中国领土。

  在苏联撤走所有专家,封锁所有资料后,中国科研人员面对巨大的挑战,憋着一口气,夜以继日刻苦攻关,自主研发“两弹一星”。

  他们用算盘做计算工具,“临阵磨枪”地学习新的知识,零点熄灯后,有人利用厕所的灯光看书,也有人打着手电学习。

  无数杰出的科研人员靠着这股狠劲,仅用了5年时间,便使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,举世震惊。

  回顾过往,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,能抵挡住苏联“老大哥”的威逼利诱,离不开中国的大气、骨气和志气。

  因为中国有着大国气度,不卑不亢,所以从未放弃原则,委曲求全,屈从于苏联。

  由于中国有骨气,不欠人情,穷死不低头,才会在遭遇自然灾害之时,举全国之力还清苏联巨额欠款。

  靠着不服输的志气,在苏联撤走所有技术支持后,中国许多杰出的科学家耗尽心力,自主研发出“两弹一星”。

 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,所有的关系都是“利益”二字。苏联“老大哥”之前的援助和友好,还是之后的反目,皆缘于此。

  如今,不管是针对俄罗斯还是美国,中国都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和原则,即“不结盟,不对抗,不针对第三方”,表现出了大国风范、格局和对自身能量的自信。